Skip to main content

Posts

復甦

這是我最珍愛的彩繪石,今天,我想將她命名為「原始」。不只因為這顆彩繪石給我很原始的感覺,也因為我今天看到一段影片,是柴靜主講的「穹頂之下」。 是的,影片讓我了解到霧霾的嚴重和可怕,但卻又讓我看到復甦的力量。當我為消失的藍天,為日遭受損的美麗山川而難過時,影片告訴我,原來今天有晴天碧海的世界另一端,也曾經因為工業革命而有嚴重的霧霾,例如英國。於是,我想起我去年讀的一本書,是關於種植樹林的書。 作者與家人在台灣一個久經荒廢的農地,在原本不夠肥沃的一片土壤中,花了一年又一年的時間,去種植樹林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是當植物又再生長了,有草可以遮身了,許多的生命便回來,那是不同種類的動物重新出現在這片土地上。 嚴重的霧霾可以靜悄悄地奪去藍天、奪去生命,但當彼端的國家願意正視問題時,霧霾退去了,美麗的天地又回來了。 曾經的荒地,在有心人的努力下,無論是動物種類,還是植物的種類,都繁多了起來,在荒地之中出現了久經遺忘的茂盛。 這一切,就是復甦。復甦是一種力量,是生命本有的力量。 我相信創造主,所以我相信這種寶貴的力量來自衪,來自這位賜予生命的神。

從傳說中的綠衍生出來

畫題:我的陽光 原本,我想畫一幅綠色為主的畫作。 我心裡想的是這樣的:在背景是綠色的世界中,四周都是如同藤蔓的葉子,在綠葉叢中,有一位也許是白色頭髮的女孩。 然而,當我下筆的時候,我選的卻不是綠色,而是黃色。因為,我想背景色不要那麼單調,所以便畫些黃色,再畫綠色。然後,看著綠與黃的背景,便想畫些白色的葉子。然後,想畫紫色的;然後,想畫藍色的…… 白色頭髮的女孩也沒有出現,而變成了兩位紅色的孩子。 就這樣,我所畫的與我原本所想的,距離越來越遠了。 但我很喜歡這幅畫。

再畫一遍

就只有這麼一次,我算是將我的作品重新再畫一遍。 我不喜歡重複,更不喜歡「照抄」,唯獨這一幅畫,我願意再畫一遍。 左圖畫於2012年6月,是我參照一幅雲南蠟染作品而畫的,也得到妹妹的建議而畫了雨水為背景。那是一幅經電腦上色的作品,雖是電腦上色,但卻花了不少時間,因為少數民族的服飾既複雜又細緻。2012年6月,是我全職繪畫路上的起步時期,這幅畫,算是當時的經典。 兩年後,我在2014年9月,用上差不多一星期的時間完成了右圖,是一幅80x60cm的塑膠彩油畫。 我願意把這「雲南蠟染美女」再畫一遍,是因為我希望她可以自成一幅油畫,而不是電腦畫。 即使是將同一幅畫再畫一遍,你也會發現許多地方都並非一式一樣。每一次面對畫布,都是一次創作,即使需要用上參考作品,也是一次創作。我不會讓我的作品跟參考作品畫得一模一樣,這是因為創作是一種自由的快樂。 告訴你,我是怎麼畫的。 我是將參照作品擺開,不會放在畫布面前,不會放在我繪畫時的視線範圍以內。我在有需要時,會看看它,然後便將它擺開。每一次下筆的時候,都只有眼前的畫布,以及我的不知所措。是的,我會不知所措,我會覺得自己不懂畫,但這種感覺可以驅使我願意放膽畫下去,很有那種「死就死吧」的心情。 因為這樣,我能畫出我的風格來。如果你看見那幅雲南蠟染的原作,你會發現我的作品跟原作也很不一樣。因為,在不知所措的時候,我只能夠用我的想像、我的創意、我的喜好、我的美感,來完成這幅畫。然後,我會很滿足於我的創作,很滿足於「我竟然完成了她」的驚喜。

在想甚麼?

有一位婆婆來到手作市集,很用心地看我的畫作。她認真地細看我每一幅作品,然後,問我這幅畫是甚麼意思。婆婆說她喜歡在欣賞畫作時,去揣摩一下畫家當時的心情,去思索一下畫家在繪畫時正想些甚麼。 婆婆用她的眼睛和心思來細看我的畫作,是一份無形的禮物。我告訴她,這是風霜中的微笑,是笑看風暴。 有些朋友認為,畫畫的人是有些意念想表達,然後藉畫作展現出來。這當然是對的,但我想,不一定每幅作品都如此。正如我的音樂老師說過,他寫曲很多時都是口裡隨意地哼著哼著,然後覺得好聽,再慢慢譜出一首歌。我繪畫也是如此,許多時都是隨意地繪畫,想想,不如用藍色吧、紫色吧、金色吧,然後再想想不如配上這種色吧?即或連繪畫技巧,也都會是在嘗試和揣摩中練成的。 固然,我有我繪畫的基本意念,就是希望我的畫作讓人看到便快樂,所以我喜歡用星星表達希望,喜歡用小葉表達生命。但如果你想知道我在繪畫時,心裡所想的是甚麼,那我會告訴你,我在想的是:我可以如何令畫作更美麗。 是的,就是這麼簡單。

你們所給予的自由

王子和公主 曾經有學校請我繪畫油畫,有客人訂製手繪布袋送給友人,也有客人訂 製 手繪石頭。今天,我很想向我的客人們說聲謝謝。因為你們都給予我十分寶貴的創作空間,讓我擁有很大的自由來盡情發揮。作品是你們付錢訂購的,但你們卻不知道我會畫些甚麼出來,而你們竟一點也不擔憂。 今天,我為客人繪畫這顆王子和公主的石子,也同樣得到足夠的空間來創作。每一位客人,都放心地讓我任意繪畫,就好像上作文課時,老師只給了你作文題目,然後整篇文章任你怎樣去寫都可以。謝謝我親愛的客人們,為了你們對於創作空間的重視,也為了你們對我的信任。 我是很享受創作的自由的,這是我不會起草稿,不會重複,也不會預先思想構圖的原因。草稿、「照抄」,或是先定構圖,對我來說都是限制。我喜歡在繪畫時,一邊去感受色彩所給我的感覺,一邊自由地任意變化,所以無論是客人,還是我自己,都是在作品完成的那一刻,才知道我到底畫了些甚麼出來。 在此,我衷心感謝我的客人們,以你們的信任來讓我享受到創作的自由。

賣畫

心樹子 花子 共舞 這三幅壓克力油畫,都是已經售出的畫作,他們離開了我,與新主人在一起。 每一幅畫作的售出,都是我的意料之外。「心樹子」是客人在我的畫展中遇見的,客人主動問我畫作是否出售。「花子」是我本已出售的,但沒想過客人真的會買。「共舞」是1月13日才完成的,至今仍不滿一個月,所以我還未有出售的念頭,但客人卻已問價了。 說真的,我一直很想主力賣畫,但總是覺得沒有合適的地方出售。寄賣店的位置有限,畫廊的租金很貴,所以常常覺得賣畫的路很遙遠。我沒有想過,路是自自然然地就可以走出來,讓畫作展現到別人眼前,即或只是手作市集的桌子、地攤的地布上,還是電腦螢幕中,只要別人真的太喜愛了,畫作就可以有珍愛他的主人。 踏入2015年的時候,我向自己立志,從今年起要漸漸由手作的路轉為賣畫的路。在2月的第一天,因為第三幅原畫的售出,我這賣畫的路忽然變得踏實了起來。畫作是要展現人前的,是要讓看見的人快樂和欣喜,我要盡可能讓我的畫作多見世面啊! 在此感謝這三幅畫的主人們,你們為我在繪畫路上送來重要的鼓勵!

屬於心靈

我今天隨心而畫的小公主 今天,我在雜誌中讀到一篇訪問,是一位藝人隻身走到北京尋找答案的故事。他想要尋找的答案,是他的路,真正屬於他自己的路。 報導這樣寫: 「五年轉眼即逝,最大的得著是認識到一群在北京做藝術的朋友:做音樂的、琉璃的、手工藝的…他們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,教會我不少人生道理,尤其是領悟到藝術之道在於將自己的個性與藝術品融合,而任何關於市場或銷售的瑣事應拋到一邊,這純粹的道理解答了我的各種疑問。」 「藝術之道在於將自己的個性與藝術品融合」,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個人風格吧?讓你的藝術品流露你的獨特風格,相信是每一位真正的藝術家都做得到的。 個人風格很重要,但亦很抽象。兩年前的我,會為「個人風格」這回事費煞思量,總感到摸不著頭緒,不知道自己的風格是甚麼。今天的我,少卻了這種苦惱,因為我相信如能將心裡想畫的、想要的、想展現的都畫出來,這便足夠了。 向自己的內心探求,然後畫出來的東西自然會流露我的個性。我確信,藝術是屬於心靈的事情,藝術品由心靈而生,又為別的心靈送予滋潤的泉水。 我不知道你會在我的畫作裡,窺探到我怎樣的個性,但我希望我的作品都能觸碰你的心靈,因我相信這就是藝術品的價值所在。